
北京东方广场的奢侈品店铺依然顾客不断,但李嘉诚的资产却正在加速撤离。
近日,李嘉诚旗下的长实集团将四个楼盘的400余套房源,进行了一次“清仓式”大甩卖。
据了解,这400余套房源主要集中在广东省,其中惠州泷珀花园单价跌破9000元,最低的一套仅需40万元。
此前网传香港深水湾道 79 号,这座陪伴李嘉诚六十余年的四层防弹别墅,也正以七六折的价格被摆上了“货架”。不过李嘉诚方面随后否认了这一传闻。
对于香港房产的出售,虽然长子李泽钜快速辟谣,但李家加速撤离早已成了人们的共识。长实集团2024年报中,一组数据揭示了其资本版图的巨变:中国内地业务收入占比萎缩至5%,香港仅剩7%,而欧洲市场则贡献了50%的收入。
从港口到房地产,李嘉诚的万亿商业帝国正在上演一场夸张的大撤离。

(北京东方广场,李嘉诚标志性项目,作者拍摄)
降价甩卖大湾区房产
2025年,李嘉诚98岁了,他正在将内地楼市“最后的资产”出售撤离。
近日,李嘉诚长江实业 “大湾区双居生活” 计划抛出了400套房源,最低售价仅40万港元。
这400套房源分别为广东省大湾区的四大项目:惠州泷珀花园、中山泷珀花园、广州逸翠庄园及东莞海逸豪庭。
其中,四个楼盘都属于“老盘新卖”,这四个楼盘,距离首次开盘最长相隔时间已有十三年之久。
根据资料,广州逸翠庄园于2012年首次推售,东莞海逸豪庭为2013年,另外中山、惠州两个项目均为2019年至2020年开盘。这四个项目基本都是大盘项目,总可售住宅房源达15779套,总可售面积约56.33万平方米。
据广东一位中介公司经纪人介绍,8月以来,不少操着粤语的香港人北上“抢购”,现在房源只剩尾货了。
目前,东莞海逸豪庭回落最大,该小区共有11299套住房,户型面积从69平方米到125平方米,该小区的价格从2023年的4.4万/平方米,回落至今年6月1.8万/平方米。
东莞海逸豪庭本次推介最低单价约1.55万元/平方米,较2023年5月下降达64.8%。
推介房源最多的是惠州泷珀花园,合计300套,51.44平方米一房户型总价仅40余万元。
该小区住房总套数为2720套,上述51平方米的一居室户型单价此前为1.04万至1.4万元/平方米。按照当前售价计算,折价约18%。此外,为了方便港客看房,惠州泷珀花园还在深圳罗湖口岸、福田口岸开设了往返大巴,接送香港客户看房。
此外,广州逸翠庄园、中山泷珀花园均为别墅项目,目前已近清盘状态。
而今年5月,在李嘉诚甩卖大湾区四城项目之前,他还曾将北京朝阳区东四环的御翠园项目进行7折抛售。
彼时,御翠园推售新一批房源,均价跌至7万元/平方米,总价低至980万元,较2024年开盘降至近百万;较此前备案价9.07万元-9.97万元/平方米,可谓打了7折。
为了避免引起老业主的不满,开发商还提出了按每平方米固定价补偿装修或按不同户型补偿80万-100万元的差价两种补偿方案。
值得注意的是,这些抛售的房产,大多是20年前遗留下来的资产。早在1999年,东莞海逸豪庭地块就被李嘉诚以不足千元每平米的成本收入囊中,即便现在抛售价腰斩至1.8万元每平方米,26年时间增值仍超18倍。
囤地捂盘的资本操作
这些打折倾销的房产背后,是一场跨越世纪的资本操作。
北京东方广场,是黄金年代李嘉诚在内地房地产布局的起点。1992年,中国市场经济开启了新纪元。就在这一年,李嘉诚通过长江实业与和记黄埔(简称“长和系”),签署了进军内地的第一份合同,以北京东方广场项目为起点,开启了长达二十余年的内地房地产布局。
这个占地10万平方米、位于王府井黄金地段的“城中之城”,包含了购物中心——东方新天地、五星级酒店——东方君悦大酒店,和10幢办公楼。至今仍是内地最赚钱的商业地产项目之一。
与内地房企追求快速周转不同,李嘉诚采取了“核心城市+黄金地段”的拿地策略,相继在北京、天津、上海、广州、深圳等一线城市的核心区域囤积土地。
李嘉诚的标志性盈利模式是“低价囤地+长周期开发”。例如北京东四环御翠园项目,该项目2001年拿地时楼面价仅1750元/平方米,而到2025年,则以7万元/平方米的价格抛售。
他利用早期国内土地市场不规范和地方政府招商引资的优惠政策,以极低成本锁定核心地段;随后有意延长开发周期,等待周边配套成熟后,实现土地价值最大化。
当2004年前后,内地首次出台楼市调控政策时,不少房企收缩战线,李嘉诚却反其道而行之,一年内在13个城市新增土地储备,总投入超400亿元。
在李嘉诚众多囤地捂盘的案例之中,成都南城都汇项目曾因为当地的一纸文件,引发广泛关注。
2004年,李嘉诚以21亿的价格,在成都购得了南城都汇项目所在地块。该地块坐落在成都高新区核心地段。然而,拿地后的2年时间内,李嘉诚几乎没有开工动作。但在没有开工的日子里,他却将部分土地抵押给银行,从中获得了贷款。
后来,他将这块地分成了8期来建设。12年后,项目只开发了6期。2020年,成都市政府勒令李嘉诚完成建设。然而,李嘉诚却把剩下的第7期、第8期的股权卖给了其他公司。
李嘉诚拿地时的2004年,此项目的楼面地价为1030元/平方米,16年之后的2020年,住宅均价为2.4万/平方米。
2020年9月23日,成都高新区直接下发通知,要求禁止向和记黄埔地产(成都)有限公司提供新增融资、贷款,以及为其进行重大资产重组提供帮助。
撤离“终章”
2015年前后,我国的房地产市场监管政策持续收紧,尤其针对囤地、捂盘等行为出台了一系列措施,直接影响李嘉诚等房企的囤地策略。
这也使得李嘉诚惯用的商业模式不再有效。
2013年,李嘉诚开启了一场被称为“十年大撤退”的资产抛售浪潮。从上海陆家嘴到广州西城都荟,从南京国际金融中心到北京盈科中心,长和系在内地的核心资产被逐一挂牌出售。
具体来看,2013年8月,长和系旗下广州西城都荟广场以26亿元易主;10月,上海陆家嘴东方汇经中心以约70亿元价格转手;12月,南京国际金融中心大厦以30亿元转手。短短四个月内,这三项交易就套现126亿元。
2014年4月,李嘉诚之子李泽楷旗下盈大地产以72.01亿港元出售北京盈科中心,这笔交易具有象征意义——盈科中心是长和系在北京的核心资产之一,其出售标志着李嘉诚家族开始从内地一线城市战略撤退。
这些套现资金并未闲置,而是迅速投向欧洲基建领域。2013-2014年间,长和系斥资数百亿港元收购英国电网、港口、电信等资产,逐步将投资重心转向公用事业等领域。2015年,长和系投资100亿欧元收购英国O2电信;2016年,斥资110亿英镑收购英国国家电网天然气业务……
撤离内地的步伐仍在继续。2016年5月,李嘉诚创造了内地房地产单项交易纪录——上海陆家嘴世纪汇广场以200亿元人民币的天价售出,接盘方为中国人寿旗下公司。
该项目位于上海浦东核心区,是地铁2、4、6、9号线四线换乘枢纽上盖物业,李嘉诚2006年以45亿元拿下地块,经过十年开发与持有,最终以近5倍的价格脱手。
除世纪汇广场外,这一年长和系还出售了大连西岗项目部分资产,套现40亿元。
同时,李嘉诚也对香港资产进行了减持。2016年10月,长实集团以357亿港元出售香港中环中心75%权益。
据统计,2013-2017年间,李嘉诚家族从内地及香港累计抛售资产超过2500亿港元。
面对愈演愈烈的“撤资风波”,李嘉诚通过长江实业2016年年报回应道:“集团在不同市场有买有卖是正常商业行为,决策完全基于商业逻辑和市场研判。”
“我只是个商人。”他这样解释。
随着加快“甩货”,李嘉诚旗下内地项目很快会所剩无几。
根据8月14日长实集团发布的2025年上半年业绩报告,截至6月末,长实集团拥有可开发土地储备约6700万平方呎,折合约622万平方米。其中86%位于中国内地。
相较之下,2024年末土地储备为7000万平方呎。
土地储备是房地产企业发展的根基。与 2013 年内地土地储备超千万平方米的巅峰时期相比,如今李嘉诚家族在内地的资产估值约3000亿港元,仅占其全球总资产1.2万亿港元的四分之一。
此外,该集团上半年净利润63.02亿港元,同比大幅下跌近27%,主要原因是投资物业估值大幅缩减。
而在此之前,李嘉诚仍在继续出手内地楼市项目。2021年,李嘉诚将成都南城都汇项目剩余资产出售,套现38.11亿港元。
如今,李嘉诚之子李泽钜已经于2025年7月被移出了香港特首顾问团。而关于李嘉诚的争议,也将成为一个历史拷问。